帶著幾分新奇和自信的笑容,國一新生進入初中數學課堂。然而,有50%的學生認為,“數學學科最難學”。通過調查瞭解,數學教學普遍存在的疑惑就是“我們該如何學好數學?”為什麼教學觀念在更新,課本在改革,教學方法在改變,而我們的孩子卻依然沉浸在數學學習的漩渦中呢?通過一些聽課研究,我發覺,在我們的課堂中仍然存在著“教”輕“學”的教學模式。數學教學改革偏重於對教的研究,但是對於學生是如何學的,學的活動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較少問津。
一、數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教學方法是由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運用的協調一致的效果決定的。”從國際教育改革和發展趨勢來看,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積極主動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在人類進入資訊時代的新世紀,人們將面臨知識不斷更新,學習成為貫穿人的一生的事情,一方面不僅要關注學生素質發展的全面完善以及個性的健康和諧發展,另一方面還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願意學習,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技能,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
二、數學學習的常用方法 我國要求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要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翁看待;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宣導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特別是對於國中一年級,要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數學學習方法的學習顯得更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是一個由非智力因素、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多元組成的統一整體,因此,應以系統整體的觀點進行學法指導,目的在於使學生加強學習修養,激發學習動機;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進而提高學習能力及效果。
(1)正確認識數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啟發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並把這一思想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可以通過講述數學名人的故事,激勵學生,我結合《數線》單元的內容,在班上講述笛卡爾在病床上發現數線,最終開創了用數線表示有理數的故事。讓孩子懂得了獲得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的方法才是關鍵。在教學研討會中,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介紹經驗,開闢黑板報專欄進行學習方法的討論。
(2)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學習方法指導得以進行的基礎。國一學生好奇心強烈,但學習的持久性不長,如果在教學中具有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基礎,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長盛不衰。<1>激發學習動機,即激勵學生主體的內部心理機制,調動其全部心理活動的積極性。<2> 鍛煉學習數學的意志。心理學家認為:意志在克服困難中表現,也在經受挫折、克服困難中發展,困難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認為應該以練習為主,在國一的數學練習中,要經常給學生安排適當難度的練習題,讓他們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獨立思考中解決問題,但注意難度必須適當,因為若太難會挫傷學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鍛煉學生的意志。 <3> 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的孩子習慣“悶”題目,盲目的以為多做題就是學好數學的方法,這個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注意糾正。
(3)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 ①合理滲透。在教學中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例如我在進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學時,很多孩子老是漏掉係數2乘以首尾兩項,於是我就給他們編了首順口溜,“頭平方,尾平方,頭尾組合2拉走”,這樣選取生動、有趣的記憶法來指導學生學習,有利於突破知識的難點。②隨機點撥。 無論是在授課階段還是在學生練習階段,教師要有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抓住最佳契機,畫龍點睛地點撥學習方法。 ③及時總結。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及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我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後都讓孩子們養成自己總結的習慣,使單元重點系統化,並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④遷移訓練。總結所學內容,進行學法的理性反思,強化並進行遷移運用,在訓練中掌握學法。
(4)開設數學學法指導課,並列入數學教學計畫。 在我所任教的國一裡,我每兩週一課時給學生上數學學法的指導課。結合正反例子講,結合數學學科的具體知識和學法特點講,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講,邊講邊示範邊訓練。
數學學習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注意力以及自學、交往、表達等能力。學習活動過程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資訊管道,善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或提出假設,檢驗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勇於鑽研、不斷探究的習慣,架設起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能力與知識相融合的橋樑。
總之,國一是學生知識奠定的根基時期,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課堂與課後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路,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日後進一步進行數學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
文章來源:
吳雅各老師
http://tw.myblog.yahoo.com/ggmlyang/article?mid=1170&prev=1171&next=1168&l=a&fid=2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