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採訪/鍾秀忠 文/Wei Guan

 

據多益英語測驗台灣區代表的統計資料,儘管近半年報考多益的考生受大環境不景氣影響,考生人數未有成長,但走進考場的考生素質卻明顯提昇,不少人的多益成績超逾九百分;在南部地區,考得滿分990分的考生,竟有七人之多。這些「多益菁英中的菁英」,除上班族外,有半數正就讀大學研究所,為投入職場做好了準備;甚至包括一位17歲的高三學生。

 

他們的學習背景為何?究竟是如何在二百題的多益試題中,「一題不漏」地獲取滿分?本刊在元旦新春假期中,特別走訪了其中四位考生,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經常收視CNN、BBC頻道、閱讀英語書報雜誌,給自己一個完整的英語學習環境。


 

洪郁鈞:把英語當作自己的母語之一

十七歲的滿分考生洪郁鈞,目前就讀國立高師大附中三年級;才高中的他,十分感謝父母從小為他提供的「英語情境」。

 

洪郁鈞在美國出生,雖然剛滿月就被留學的父母抱回台灣,卻好像與英語就此結下不解之緣。小學時,洪郁鈞讀的是高雄市私立道明外僑小學,全英語的學習環境,早就讓他習慣用英語來聽、說、讀、寫,儘管國中後回復到正常的國中學程上課,他依然維持著看英文小說的良好習慣。

 

洪郁鈞的媽媽回憶,他在國二時就能在短短幾天內讀完哈利波特的原文小說,每本皆厚近千頁。洪郁鈞眨著眼睛說,自己可不只喜歡看書,在電視上收看DISCOVERY和國家地理雜誌等有趣的節目,也是他不可或缺的「英語秘笈」。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節目內容,不但能夠輕鬆練習聽力技巧,還可以進而習慣一些非英、美的英語發音,如澳洲,這些其他的英語系國家,每一個都擁有與一般課堂上的正式英語截然不同的口音,對他來說,就像發現一個又一個的新天地。

 

對洪郁鈞來說,自己就像是擁有兩種母語的孩子,英語對他來說非但不是壓力,更帶領他通往更寬廣的世界。


 

丁宜雯:製造屬於自己的英語環境

目前就讀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研究所的丁宜雯回憶起,她從國中開始就經常收聽ICRT廣播;嗣後在專科、二技,以至考上高雄科大研究所,仍持續保持著收看CNN新聞節目的習慣。在如此長期且持續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她十分強調「將語言學習落實於生活中」的重要性,並且深覺在這樣的自我訓練之下,對於考試的「聽力」測驗提供有相當大的幫助。

 

在丁宜雯所堅持的「英語環境」裡,除了日常固定的學習行為,為自己安排「事件式的學習機會」則有助於達成英語能力的階段性統合。以丁宜雯為例,她曾在就學期間,透過網路,以自付機票的方式,參加ICYE的一個海外志工服務計劃。那年,她在英國的一處村莊擔任了一整年的志工,從事社區服務的工作;置身於全然的英語環境當中,對她不只在聽力,口說上亦大有助益。

 

這樣雙方面的配合:日常性的長期習慣、事件式的短期機會,兩者相輔相成之下,丁宜雯為自己編織了多面向的英語學習環境,終能攀上多益990巔峰。


 

郭文興:從小深耕的英語教育制度

新加坡籍、落腳恆春的「台灣女婿」郭文興,非常贊同「讓自己身處英語環境」的重要性。

 

郭文興是在2004年因參加「星光部隊」來到台灣,而在恆春的軍事訓練時認識妻子譚玉蓮,從此落腳恆春。目前他在小鎮新興路上主持一間英語教室,「多益滿分」的紅布條就高掛在妻子開設的小吃店門前,成為小鎮上最受注目的一對夫妻。他說,英語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這樣不同的學習環境中,新加坡人的英語能力自然比台灣的考生來得好,應付多益考試有著先天的優勢;但是後天個人的閱讀、學習英文的習慣,絕對才是影響英檢的關鍵。

 

談到台灣的英語學習環境,郭文興滿有感觸。在新加坡,從小學就有能力分班制度,通常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就以英文程度分為三個等級,再施以相對應的英語教材,讓孩子們在最具語言開發潛力的時期,就能夠享有符合自己英語能力的培育系統;而到了國中,四年學程中有關英文的試題也都是送往英國批閱成績,避免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誤差。

 

引鑒新加坡的制度化語言學習,在台灣,如果要學好英語、全面性提昇英語能力,從國小就規劃完整的教育制度勢必是理所當然的趨勢。


 

劉賢哲:保持不斷學習的熱情

在幾位多益滿分菁英中,目前在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就讀的劉賢哲可說是最「本土」的表率。

 

劉賢哲從桃園陽明高中畢業後考取彰化師範大學英語教學系就讀,畢業就順利考上母校翻譯研究所碩士,如今又攻讀中山大學人資管理所碩士班。令人驚訝的是:他不只沒有任何英語相關的成長背景,也完全沒有國外遊學的經驗;可是從大二開始到現在,劉賢哲一共參加過四次的多益測驗,首次出征就拿了970分高分;最近不到二年內,他更是傳統多益、新版多益皆考取990分滿方的狠角色,功夫硬是了得!

 

完全靠自學、自我督促的劉賢哲表示,從大學開始,除了課堂上相關的英語練習,他更主動地在網路上收視CNN、BBC,看電影或看電視時也偏好一些情境喜劇的英語系節目,如:六人行、慾望城市;在這樣容易取得且生動有趣的素材中,長期下來,他要求自己不看中文字幕,到最後可以完全聽懂英文內容。他覺得這樣的方式,讓他能掌控自己的學習節奏,不但跟上英語對話的速度,同時大量增加對單字的認識。

 

研究所期間,劉賢哲有感於自己在聽、說與日常用語方面,已到達一定的程度,便開始接觸較為專業、講求絕對文法與文學性的翻譯;另外還擔任一些會議、講座的口譯人員,這種需要即時性英語能力的工作,更讓他不斷保有學習的活力。他腼靦的笑著說:「多益的口說與寫作測驗(S&W)是他未來要挑戰的目標」。

 

    「英語能力」絕對是個人在眾多競爭中的一項關鍵優勢,從多益滿分的成功案例中,我們看到的卻不只是努力不懈、毅力過人;更重要的是,擁有英語學習的熱情、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後穩健地去實踐它。

 

 

 


文章引用自網路文章


http://www.toeicok.com.tw/public/story_detail.php?sid=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英國皇家英語 的頭像
    英國皇家英語

    英國皇家教育學院 Royalties Academy

    英國皇家英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