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學習解決問題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
1、在讀懂題意和捕捉有用資訊上存在問題,理解題意上有偏差
2、我不喜歡應用題,因為做應用題太麻煩。
3、有的學生在運算時,經常出錯,自信心不足,一見到應用題犯怵。
4、對應用題,不知道該從哪去想,看“多“字,就做加法,看“少“字就做減法。可是遇到有些題再看“多“字做加法就不行了。
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學應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教師出題目時,提供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學生熟悉又興趣的材料。
現在的教材由於呈現形式的變化,出現了生動活潑的畫面,而且要
在畫面中要提取數學資訊。
教師列舉的題目、內容必須具有現實性,貼近孩子生活實際,從形式方面新穎活潑,從單一的文字形式到了圖文並茂的形式。面對資訊當中呈現出的關鍵的地方引發學生的思維。用數學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從趣味性層面去吸引孩子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2、讓學生深入其中,親身體驗,感悟解決的方法。
圓柱體的表面積計算,套用公式學生比較熟悉,但解決實際問題經常出現偏差、錯誤。我們發現用製作圓柱體,讓學生反復拼、拆,能夠很好的、準確的解決問題。
這個案例也給了我們大家很多的思考,我覺得只要我們相信學生、只要我們引導學生創造出合適的方法和策略,就能解決我們平時可能覺得不能解決的問題。
3、正確的、耐心的對待學生產生的錯誤
學生經常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和錯誤,作為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承認學生在認知上的差異,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傳統的帶著知識走向學生。這二者的重要區別在於前者是學生本位,更為注重學習的過程;而後者以知識為本位,注重學習的結果。
錯誤只有被理解、被認識後才能體現它的價值,也只有這時“失敗才會是成功之母”。 學生出現錯誤是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經歷,教師應該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教師的責任並不僅僅在於避免錯誤的發生,還在於當錯誤發生時能夠挖掘錯誤的價值,使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契機,成為教師教學的資源。
將錯誤回答中的正確部分進一步拓展,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生長點。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不應該輕易給學生的“錯誤解法”判“死刑”,而要充分給予學生“講理”的機會。
挖掘錯誤背後的創新因素,適時、適度的給予點撥和鼓勵,保護學生難得的創新火花。
文章來源:
吳雅各老師
http://tw.myblog.yahoo.com/ggmlyang/article?mid=947&prev=948&next=946&l=a&fid=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