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答應用題時,應該注重變通性思維。在分析題意時,如果能打破常規思維束縛,及時變換新的角度,進行分析思考,往往能探索出新的解題途徑。
例1、一個高是10cm的直圓柱,把它的底面分成若干個相等的扇形,再把圓柱切開拼成和它等底等高的正方體,求正方體與圓柱體表面積相差多少?
分析與解答:此題如果按常規思路分析,需要先分別求出正方體和圓柱體的表面積,然後再求出表面積相差多少。這樣解答必然會陷入繁瑣而複雜的計算中,如果打破常規思路的框框,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從圓柱體變為正方體的變化過程和變化結果去仔細對比分析,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因為圓柱體變為正方體後,正方體上下兩個面正好是原來圓柱體的上下兩個底面,正方體的前後兩個側面正好是原來圓柱體的側面,而正方體左右兩個側面則是原來圓柱體沒有的,因此只要求出正方體左右兩個側面,問題就解決了。因為這個圓柱高為10cm,把它的底面分成若干個相等的扇形,再把圓柱切開拼成了一個和它等底等高的正方體,因此可得,這個正方體的六個面均是棱長是10cm的正方形,從而可求出正方體與圓柱體表面積相差:10×10×2=200(平方cm)。
例2、五年級學生去植樹,如果按1名女生和2名男生為一組,則女生分完後還剩8名男生;如果按1名女生和3名男生為一組,則男生分完後還剩10名女生。問參加植樹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與解答:因為按1名女生和 2名男生為一組,女生分完男生還多10人,因此可知,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多8人。又因為按1名女生和3名男生為一組,男生分完後還剩10名女生,因此又可知,男生 是女生的3倍少30(3×10)人。因此可得,女生人數為:(8+ 3×10)÷(3 -2)= 38(人)。男生人數則為:38×2 + 8 = 84(人)。或:(38 -10)×3 = 84(人)。
例3、甲、乙和丙三人去旅行,行程為75km,甲與丙乘車以每小時25km的速度前進,而乙則以每小時5km的速度步行,經過一段時間後,丙下車改步行,每小時也行5km,而甲則駕車返回將乙載上後掉頭繼續前進,且與丙同時到達目的地,問此次旅行時間為幾小時?
分析與解答:假設甲和丙一直駕車到達目的地,所用時間為:75÷25 = 3(小時)。而乙一人步行到達目的地則要:75÷5 = 15(小時);這樣可得三人共用的時間為:15 + 3 = 18(小時)。因此可知此次旅行所用的時間為:18÷3 = 6(小時)。
例4、某校組織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共有250人參加植樹,計畫每個男生植樹15棵,每個女生植樹12棵,後來抽調了男生的 20%去進行其它的勞動,其它同學都按計劃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問同學們一共植樹多少棵?
分析與解答:這題因為未曾告訴男女學生的具體人數,如按常規思路求解似乎缺少條件而無從下手。但認真分析這題可發現,題目中隱含著如下的數量關係:不管男生有多少人,抽出男生的20% ,男生實際植樹的總棵數比計畫植樹的總棵數少20% ,因此也可理解為每個男生少植樹計畫植樹棵數的 20%。由於每個男生計畫植樹15棵,少植 20% ,男生實際每人只植樹:15×(1 - 20%)= 12(棵)。正好和女生每人植樹的棵數相等,因此可得同學們一共植樹的的棵數為:12×250 = 3000(棵)。
例5、某人從甲地出發,越過一座山到乙地去,整個路程共27km,且都是上坡路和下坡路,共用了7小時,又知道他上山每小時行3km,下山每小時行4.5km,照這樣計算,他由原路從乙地返回甲地要用幾小時?
分析與解答:因為這個人是“原路返回”,因此可知道,他去時走的“上山”路正好是回來時要走的“下山”路,同樣,他去時走的“下山”路正好是回來時要走的“上山”路。因此,從整體上看,他往返一次所走的“上山”路和“下山”路都恰好是27km(分別各為一個全程)。
因此可得,他往返一次所花的總時間應當是:
27÷3+27÷4.5=9+6=15(小時)
而他去時共用了7小時,從往返一次所花的總時間減去去時的時間,即為由原路從乙地返回甲地用的時間,因此可得,他由原路從乙地返回甲地用的時間為:15-7=8(小時)。
例6、某工人計畫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生產了總數的10%,第二天生產的比餘下的 1/9 多15個,還有65個沒有生產,求第二天生產了幾個零件?
分析與解答:因為第一天生產了總數的10%,因此可將這批零件平均分成10份,第一天生產了其中的1份,這時還剩下9(10-1)份,第二天生產的比餘下的1/9多15個,因此可得第二天生產了其中的1份多15個,這時還剩下這批零件的8(9-1)份少65個,因此可得這批每份的零件的個數為:(65+15)÷8=10(個)。所以可得第二天生產的零件個數為:10+15=25(個)。
文章來源:
吳雅各老師
http://tw.myblog.yahoo.com/ggmlyang/article?mid=1123&prev=1124&next=1122&l=a&fid=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