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應該相信,每個孩子都具有一定的潛能。教育,就是要在充分瞭解每個孩子潛能的基礎上,充分地把他們的潛能開發出來。我們要努力的為他們創設一種良好的教育環境,在他們可以看得見的遠處樹一面旗,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點亮一盞燈,鼓勵他們去追求,去實現,從而讓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在其過程中,並給予適當的保護、幫助和激勵。對此,我認為在教育方式上要實現三個轉變:


變控制為服務。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是一種管束式的教育,因為學生是教師教育的對象,教師就有權管束學生,就把各種觀念、知識灌輸給學生,教你服從,誇你聽話;讓你什麼時候都得做正經事,沒事詞語抄十遍也是好的,既方便了管理,又能為管理者(教師)掙得工作成績。教育在教育的實際中總給人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學生更多時候是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他主太多,自主太少。教育呼喚著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學生不僅是教師教育的對象,學生更是教師服務的物件。只有讓學生成為教師服務的物件,學生的潛能才有可能得到真正地發展。教師要服務學生,就要增強服務意識,不能總以管理者自居在上面指手劃腳,而要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和知己,尊重他們的人格,要深入他們中間,瞭解他們的實際潛力。要讓學生隨時感受到教師的幫助而不是教導。這樣學生的心靈就會處於一種自由開放的積極狀態。


變抱怨為賞識。有人說:中國的教師和家長最愛孩子,卻也最不會愛孩子。為了孩子行,卻總在抱怨孩子的不行,眼睛老是盯在學生的缺點和弱點上,久而久之讓學生自己也感覺到不行,這樣親手把教育效果推向了反面,好心辦壞事,但仍不覺醒。自信是自主精神的核心。一個人喪失了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主和創造。要讓學生自信,要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行,教育就得變抱怨為賞識。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他們的潛力,相信人人都能成才,並讓學生感受著這份相信,在相信中增強自信;其次要激勵孩子,要讓學生人人都能感受到自己通過努力後的成功。這就要淡化橫向比較,注重縱向的評價,不能採用統一的標準,而要因人而異。承認差異,允許失敗,讓學生感受成功就是各顯其才,各盡其能;最後要善於發現孩子,引導孩子。你想讓孩子向什麼方向發展,就在那裡尋找閃光點,通過表揚激勵讓其發揚光大。甚至可以製造閃光點,讓孩子不斷地追求勝任,從而真的具備了該優點,因為研究表明,人人都有追求勝任的心理。

變填充為選擇。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就要敢於放手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和決斷。我們的教育已經習慣與讓學生做填充題,把學生的時間規劃得滿滿的,讓他們在既定的框架內填寫相同的內容,無需選擇,一切老師早已包辦代替好,你只要照著完成任務就是了,這實際上是對學生主體性的極大藐視和侵害。怎樣讓孩子有自主的精神,教育首先要還給學生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們做一些自己高興做的事,學一些自己渴望要學的知識。教師做什麼?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環境和機制,讓他們自由地翱翔!



文章來源:


吳雅各老師


http://tw.myblog.yahoo.com/ggmlyang/article?mid=1141&prev=1142&next=1137&l=a&fid=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英國皇家英語 的頭像
    英國皇家英語

    英國皇家教育學院 Royalties Academy

    英國皇家英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