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生學習獨立新知時,一般要經歷以下五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對所學知識事物或數的變化發展過程進行初步感知。

如考察事、物的存在、演變的條件與過程;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演示、操作與實物及再現事物的存在、變化和發展過程,進而獲得對所學知識的初步感受。

按觸和初步認識新知--建立感性認識開展聯想 ---形成新知表像

探究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第二次感知   

抽象概括新知本質特徵---向理性知識轉化
   

記憶新知---鞏固 


應用新知---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重視學生學數學的基本過程的研究,對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提高教學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數學課業學習的原則與基本方法:

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和數學的特點,分析數學學習應遵遁以下原則:


動力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獨立思考原則,及時回饋原則,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並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數學學習方法:

1.
求教與自學相結合 

在學習過程中,既要爭取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但是又不能處處依靠教師,必須自己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去獲取,應該在自己認真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去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

2
.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的內容要認真研究,提出疑問,追本窮源。對每一個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內在聯繫,以及蘊含於推導過程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解決問題時,要儘量採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要克服那種死守書本、機械呆板、不知變通的學習方法。

3
.學用結合,勤於實踐   

在學習過程中,要準確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質含義,瞭解從實際模型中抽象為理論的演變過程;對所學理論知識,要在更大範圍內尋求它的具體實例,使之具體化,儘量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思維方法應用於實踐。


4
。博觀約取,由博返約 

課本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但不是唯一的來源。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認真研究課本外,還要閱讀有關的課外資料,來擴大知識領域。同時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研究。掌握其知識結構。

5
.既有模仿,又有創新 

模仿是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學習方法,但是決不能機械地模仿,應該在消化理解的基礎上,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不拘泥於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現成的模式。

6
.及時複習,增強記憶

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必須當天消化,要先複習,後做練習。複習工作 必須經常進行,每一單元結束後,應將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統化、深刻化。

7
.總結學習經驗,評價學習效果

學習中的總結和評價,是學習的繼續和提高,它有利於知識體系的建立、解題規律的掌握、學習方法和態度的調整和評判能力的提高。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總結聽課、閱讀和解題中的收穫和體會。

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體內容的學習方法,如:怎樣學習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法則、數學定理、數學語言;怎樣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 力、空間想像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解數學題;怎樣克服學習中的差錯;怎樣獲取學習的回饋資訊;怎樣進行解題過程的評價與總結;怎樣准備考試。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將更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

歷史上許多優秀的教育家、科學家,他們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比如,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學習方法概括起來是四個字:搜煉古今。搜就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廣泛地研究;煉是提煉,把各種主張拿來比較研究,再經過自己的消化和提煉。著名的特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學習經驗是:依靠自學;注意自主,窮根究底,大膽想像,力求理解,重視實驗,弄通數學,研究哲學等八個方面。如果我們能將這些教育家、科學家的更多的學習經驗挖掘整理出來,將是一批非常寶貴的財富。這也是學習方法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學習方法這一問題雖已為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並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學習方法。但是由於長期來以教代學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是 否良好還沒有引起注意。許多學生還沒有根據自己的特點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作為一個自覺的學生就必須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文章來源:


吳雅各老師


http://tw.myblog.yahoo.com/ggmlyang/article?mid=1063&prev=1064&next=1059&l=a&fid=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英國皇家英語 的頭像
    英國皇家英語

    英國皇家教育學院 Royalties Academy

    英國皇家英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